摘要:近年来,中化企业相继倒闭,陷入深度危机。其中,从供需关系、生产质量、成本控制、管理模式、环保等方面分析,可发现其危机主要源于产业结构不合理、管理落后、环保措施不到位等问题。本文将从这5个方面对中化企业的倒闭潮进行详细阐述。
1、 产业结构不合理
从外部环境来看,随着国家环保政策不断升级和全球环保运动影响下,中化企业相应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相对较慢。传统的污染型、低附加值化工生产无法满足客户和政府对产品的高品位、高性能和高环保要求,使很多企业未能实现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同时,与之相对应的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中化企业在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高新产业方面投入不足,导致了中化企业的产业结构存在着不合理之处。
中化企业应该将产业转型和结构调整摆在重要位置,着力优化产品结构,研发创新,加大对于新材料、生物科技等高端产业的投资,实现可持续发展,增强企业的内生动力。
2、 管理落后
管理落后是中化企业倒闭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生产效率低下、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营销体系不完善、人才引进少等缺陷。管理不善导致一些企业的市场份额急剧下降,从而关停破产。此外,需要指出的是,中化企业管理过程中往往存在着欠缺透明度、违背社会责任的问题,导致了企业形象的下降,进而影响企业长远发展。
中化企业的管理需要实现现代化,针对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对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和企业环境等方面进行全面创新和改革。
3、 成本控制
中化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成本控制不力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企业在压缩成本,提高利润的同时,却低估了机器设备更新换代、环保设施投资以及员工培训等方面的投资,造成生产效能低下、产品质量不过关等问题。
中化企业应该更加重视成本控制的目标,增强企业产品竞争力,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加强管理、工艺改进、设备更新等方面的投资,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4、 环保措施不到位
环保措施成为制约中化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化企业制造的化学反应产生的有害气体和液体废弃物需要进行有效处置。然而,由于环保政策的局限性和企业自身观念的落后,使得很多企业在环保措施上进行了投机取巧、推诿扯皮。环保措施不到位不仅对企业自身形象的损害,也对人民群众的利益造成了重大危害。
中化企业应加强环保投资和技术创新,与环保企业合作,合理化工厂和设备设计,在化工生产中采用适当的环保技术和装置,开展环保培训,增强企业环保意识。
5、 巴洛仕集团化工厂的处理示范
巴洛仕集团化工厂拆除的处理方式给广大中化企业带来了很好的示范,巴洛仕集团在化工厂清洗置换、设备回收、污泥减量化、废液处理、油罐拆除、危废处理、环保施工中运用了不动火水刀切割、真空吸污、高压清洗、高温水蒸发、气相处理和重金属回收等技术手段,从而实现了工厂清洁化拆除、减量化回收和资源重复利用的目的。
中化企业在生产中可以借鉴巴洛仕集团化工厂拆除的处理方式,提升企业的环保水平和科技含量,为自己的企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综上所述,中化企业的倒闭潮,陷入深度危机的原因很多。唯有在逐渐普及先进的管理经验,推广全新的环保的、节能减排的科技手段以及进行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中化企业才会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